第二届深海技术大会暨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理事增选与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4月23第二届深海技术大会暨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理事增选与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大学圆满举办。会议由中国海洋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承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形式同时召开,共计950余人参加会议。

 

线下会议现场全景

 

线上部分参会人员照片

 

 

林明森致辞

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研究员林明森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宣读了深海技术分会理事长吴有生院士的书面致辞,深海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教授柴育成代表分会致辞。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宋士吉主持大会开幕式,分会理事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水利系海洋工程研究所所长吴必胜汇报了深海技术分会2021年度第一届理事会工作并主持分会理事增选会议。中国海洋学会专职副秘书长高建东作了分会新增理事的说明。分会本次新增19名理事名单为:陈家旺、陈凯、崔荣鑫、邓旭辉、段梦兰、高发荣、黄清华、贾永刚、李宇、林鹏智、吕枫、宁伏龙、王祥春、王秀娟、韦昌富、吴能友、袁兢、张以河郑向远。中国海洋大学贾永刚教授作为分会新当选理事代表发言。

宋士吉主持开幕式

吴必胜汇报分会工作


第二届深海技术大会学术报告主要围绕海洋地质与矿产及油气资源、深海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深海机器人与装备技术三个主题展开,邀请本领域17位国内资深专家做了大会报告。吉林大学林君院士作了《海洋可控震源研究现状及进展》的报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作了《北极科考与高纬冰区海底深部探测 (JASMInE)》的报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刘保华研究员作了《海底沉积声学研究国内外进展: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的直接测量技术》的报告,西湖大学崔维成讲席教授作了《仿生智能机器鱼型潜水器研制对科学理论的挑战》的报告,南方科技大学陈永顺教授作了《南方科技大学海洋地球物理最新进展:研发宽频带海底地震仪、引领 EarthScope-Oceans》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连琏教授作了《“海马”系列ROV技术及其在“海马冷泉”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的报告,浙江大学徐文教授作了《声学技术在深海环境测量中的应用》的报告,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吴能友研究员作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出砂管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报告,中海油李清平教授级高工作了《科技创新助力深远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多相流力学行为及基础科学问题的思考》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潘光教授作了《深海无人装备核心技术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杨胜雄研究员作了《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付世晓教授作了《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发展与启示》的报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石学法研究员作了《深海稀土分布规律、资源潜力与开发前景》,吉林大学殷长春教授作了《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崔荣鑫教授作了《混合驱动水下六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的报告,清华大学宋士吉教授作了《深海地震与电磁同步探测系统关键技术与验证样机》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宁伏龙教授作了《浅谈海洋水合物开发信息融合与智能化发展》的报告,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海洋装备与机器人研究中心杨张义老师作了《海洋设备及技术保障》的报告。

各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展示了我国在深海技术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各位专家的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凝智聚力,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闭幕式上,宋士吉教授主持闭幕式并代表张建民院士向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及特邀报告嘉宾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简介

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于2021年4月成立,为中国海洋学会下设从事深海技术工作的专业性分会,挂靠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包括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自动化系、地球系统科学系、环境工程学院等院系、车辆与运载学院、工程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吴有生院士为分会第一届理事长,分会目前拥有理事成员112名,涉及海洋、地质、环境、水利、土木、材料、能源、自动化、机械、电子、地球科学、医学、通讯等学科,共汇聚了国内深海技术相关领域的高校、研究所、海洋专业机构、企业、协会、硏究会等企事业单位63家。

分会将团结和组织广大深海技术工作者及涉海单位,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尊重科学知识,培养高端人才,大力弘扬“求实、协作、献身、创新”精神,全力搭建“开放、包容、共享、合作”的创新平台,围绕我国深海技术智能装备自主创新快速发展模式及策略等共商交流我国深地深海资源的探测、开发利用提供支撑和保障。

会分还将发挥专业性学术团体作用,开展本领域或专业需要的学术会议、专题研究等活动;开展本领域或专业改革发展实践的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专项培训等活动;开展本领域或专业标准研究及应用,进行检测评价,推进自律机制建设,参与本领域或专业的治理;经学会委托可开展科技成果推荐、评价其他遴选活动,发现并向有关单位推荐优秀的海洋科技人才;编辑出版学术会议刊物,并积极配合中国海洋学会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