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第三届国际海洋声学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同发起,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美国声学协会等部门和机构共同主办。
  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海洋声学领域专家将从传送与声学层析术、水下传播、海床声学与反向,分散、反射以及噪音、海洋生物声学、信号处理6个方面发表近70次专题演讲,并就相关国家海洋声学研究发展进程进行回顾。
  据了解,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浅水声学会议分别于1997年和2009年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会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与前两届相比,本届会议研讨的范围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浅水声学研究领域,还将涉及深海声学等研究内容,因此会议的名称改为国际海洋声学会议。本次会议将在不同国家、不同研究机构的专家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对推动我国海洋声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声学是研究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规律和利用声波探测海洋的科学。它是海洋学和声学的边缘学科,起源于19世纪。目前,海洋声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探测海底沉积物和地层结构,海底的地形地貌,海水的流动,海水的温度和流速,以及鱼群、深海散射层、冰山和沉船的探测中,并可用于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预报。此外,它还可用于水下导航、定位、信号传递和遥控等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