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鲸涛)北京时间8月14日零时左右,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船,抵达北纬62°10′、西经19°70′的冰岛附近海域开展科考作业,这是我国北极科考和我国海洋调查首次抵达北大西洋开展海洋调查与研究。
  考察队首席科学家马德毅说,北大西洋高密度冷水下沉驱动了现代全球大洋环流,在北太平洋上升完成大洋深层水的循环。大洋传送带的起点海域(北大西洋)和终点海域(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洋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海域。而在全球冰期,北美高纬度地区频繁发生的冰川融冰事件常常改变这种模式,导致北半球频繁出现气候异常,并引起全球气候的快速响应。作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寒冷极地流的交汇海域,冰岛附近海域是大洋传送带发生变异时的敏感海域。此次经冰岛政府批准,在“雪龙”船访问冰岛之前和之后,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在冰岛附近海域开展以海洋地质学为主的海洋调查,通过与冰岛海洋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冰岛与中国古气候变化对比研究、北冰洋太平洋扇区与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对比研究、冰岛近岸洋中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夯实中-冰两国海洋学家间的合作,拓展两国在极地与海洋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察队本次在冰岛附近的北大西洋海域开展联合科学调查和学术交流活动,并进行相关的古海洋学合作研究。合作研究内容包括了地质历史时期多尺度高分辨率沉积记录、火山灰地层学、海冰形成和分布、生物生产力和沉积模式等。“在地质历史上,冰岛的冰川活动和火山活动比较典型,其冰川和火山爆发活动在海底沉积物地层中均有所反映,对于记录极区环境变化的精度和准确度要高于北冰洋洋盆地区。此外,冰岛每次火山爆发后产生的火山灰随着大气进入海洋并沉积在海底,由于火山爆发的时间均有准确记录,这为我们测量海底岩芯年龄提供了准确的时间记录,同时也为历史上气候变化事件建立了精确的时间坐标。”马德毅说。
  考察队除了要在冰岛附近海域的4个定点站位开展海洋调查与研究外,还将在航路上进行海水表层温盐走航观测、重力走航测量、XBT/XCTD走航观测、大气化学走航观测、走航pCO2观测、浮游植物走航观测等,对所采集的样品和数据的后续研究将根据中方和冰岛方的合作计划联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