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崔鲸涛
9月3日15时,“雪龙”船行驶到北纬82°39′、西经176°11′,七短一长的警笛声划破了北冰洋的寂静,船长王建忠通过广播向全船宣布:“雪龙”船左舷有人员落水!
当日,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在北极高纬冰区组织了本次北极科考第二次的由“雪龙”船、直升机和考察队联合开展的救生演习。考察队把全队分成指挥部、“雪龙”船、直升机、救援组、巡视组和待命组6个行动组,其中 “雪龙”船负责释放救生艇打捞运送落水人员,直升机担任搜索指示落水目标任务,救援组负责落水人员的搬运和抢救工作。
15时01分,在得到有人落水的警报后,考察队领队杨惠根和首席科学家马德毅等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第一时间达到预设的应急指挥部所在地——“雪龙”船的驾驶台。随即杨惠根宣布:“全队进入救生应急状态,船长执行应急指挥,各行动组按照预定部署到指定位置就位。”
15时05分,直升机长曹井良向指挥部报告:“机组到位。”与此同时,大副指挥的救生艇放艇工作同步开展;科考队巡视组迅速出动,达到“雪龙”船舯部和艉部甲板检查确认考察队员以及调查装备和实验室安全。
15时07分,应急行动组以外的队员到达二楼餐厅待命,首席科学家助理何剑锋清向指挥部报告了待命组人员情况。15时09分,马德毅到达餐厅,向大家说明突发事件和采取的应急部署情况,稳定队员情绪。
15时15分,救生艇成功下放到海上待命。
15时27分,机长曹井良报告直升机备航就绪,指挥部下令直升机起飞,直升机立即飞向事故发生地,记者也登上直升机执行海面搜寻落水人员任务。此次演习落水人员是由一个真人般大小的木质人形道具担任,虽然人形道具被刷上了橘红色油漆,但在巨大的海面和冰面上发现它的踪迹并非易事。当直升机达到“雪龙”船提供的落水经纬度时,并未发现到落水人员。几经寻找未果,曹井良果断决定,沿着船舶航行水道搜寻。
15时37分,在距离“雪龙”船2海里外,直升机发现了落水目标,曹井良立即向指挥部进行了报告。在海上待命的救生艇模拟了赶赴落水并实施落水人员救捞的口令。
15时44分,救援组用担架将模拟落水人员法国队员安东尼抬回抢救室,并实施了恢复体温的抢救。
15时48分,指挥部下令解除救生应急部署。
演习结束后,考察队立即组织了总结点评。船长王建忠表示,从此次演习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采用直升机和“雪龙”船协同搜救是在极地冰区开展应急救生非常有效的手段,大大缩短了搜寻落水目标的时间。此外,科考队员在作业时身着救生衣十分必要,以防止落水后沉入海中。
随队医生赵三虎介绍说,在零上4℃的水温条件下,人的生存时间只有45分钟,因此落水队员在零下2℃的冰水中迅速失温是最致命的问题。“此次实战演习用时约45分钟,如果加上救生艇救捞和往返运送落水人员时间1个小时,共需时近2个小时,这个救援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因此冰海落水人员存在巨大的失温死亡危险。所以说,科考队员在冰区作业一定要穿好防寒服,阻断人体与海水的热交换,延滞体温下降速度,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赵三虎说。
机长曹井良说,通过直升机搜寻可较快地找到落水人员位置,建议考察队今后在直升机上装备救援绞车,使直升机具备救捞能力,节约救生艇救捞和运送时间,增加落水人员生还几率。
考察队领队杨惠根表示,极地考察难免会遇到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建立极地考察应急反应机制。为此,考察队针对极有可能出现的队员海冰落水情景下,组织拟定了考察船与直升机协同搜救的救生应急演习方案,并在7月下旬组织进行了第一次演练。考察队对那次演习及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应急部署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调整,并完善了应急演练方案。
“这次演习进一步加大了实战性,不仅出动了直升机,而且真实布放了救生艇,整个演习过程紧张而不混乱,达到了检验装备、训练人员、完善应急方案的演习目的。作为下一步工作,一方面将根据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细化应急预案,为海冰落水应急救生准备更加科学的方案和积累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将在今后的考察中更多组织实施这样有针对性情景的实战演练,加强考察队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从行动上筑牢队员的安全第一思想和风险防范意识。”杨惠根说。